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正文

比亚迪“天神之眼”创造指数级增长,谁最受益

  • 情感
  • 2025-02-11 21:58:05
  • 1

  整个产业链都在关注的比亚迪“天神之眼”发布会,终于在2月10日晚间揭下了神秘的面纱。

  作为全国最大的内资车企,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车企业,比亚迪在智驾上的任何动作都将引发行业格局的改变。此次,比亚迪将应用于仰望、腾势等旗下品牌的高端智驾系统“天神之眼”,下沉到10万以上全系列及大部分10万以下车型,无疑将令智驾配置跻身为未来消费者选购新能源车的决定性参数,其对整个行业都有着带动作用。

  据悉,比亚迪天神之眼技术矩阵分为天神之眼A、B、C三套,分别对应比亚迪智驾系统DiPilot 600、DiPilot 300和DiPilot 100。但由于此前天神之眼已经配置于仰望、腾势以及比亚迪中高端产品王朝汉系列,因此本次发布会的重点在于通过天神之眼B、C对10万级别车型和10万以下大部分车型全覆盖。

  因而,“智驾下沉”成为了比亚迪此次发布会的关键词。

  资本市场上,比亚迪(002594.SZ)在经过数个交易日的上涨之后,涨势暂时停止,但其仅2月四个交易日内已经上涨20%,市值再度逼近万亿水准。而被认为与“智驾下沉”息息相关的智驾产业链企业,如高清车载摄像头企业联创电子(002036.SZ)、线控底盘企业伯特利(603596.SH)、激光雷达企业速腾聚创等近期也频频受到资金眷顾。

  几家欢喜几家愁——一度因被列入腾势“天神之眼”系统供应商的黑芝麻智能,在发布会预告披露后一天一度暴涨50%以上,但因不被看好获得足量“天神之眼”定点份额,隔日就出现恐怖的“腰斩”走势。

  另一方面,此次比亚迪“天神之眼”全系上车均是在对原车型不降价的基础上完成的。联系去年年底比亚迪对传感器企业大规模砍价,成为“天神之眼”供应商势必将面临“以价换量”的难题。

  天神之眼价值链

  解读比亚迪的“天神之眼”产业链,仍要从发布会透露的天神之眼配置体系来看。

  一般来说,智驾环节的主要固件成本包括感知域、控制域和执行系统。其中感知域主要为传感器组合,包括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和高清摄像头等;控制域主要由算力芯片组成的域控制系统为主;而执行系统主要包括线控转向、线控制动等线控底盘系统。

  从智能驾驶性能的角度,虽然激光雷达能提供精准的4D造影能力,但其亦需要耗费巨大的点云算力,因此控制域算力冗余将极大程度决定智驾系统可以配置的传感器组合,以便达到高阶智能驾驶需要的智能驾驶灵活性与灵敏度。

  而由于执行系统的性能差异并不巨大,因此天神之眼三套智驾方案的差异主要在传感器与算力。

  根据发布会,天神之眼A、B、C三套智驾方案,分别参照高端、中端、低端路径配置于比亚迪品牌车体系。其中天神之眼A配置600TOPS算力平台,3颗激光雷达、5颗毫米波雷达、12颗超声波雷达、多枚摄像头;天神之眼B配置300TOPS算力平台,1~2颗激光雷达、5颗毫米波雷达、12颗超声波雷达。而天神之眼C配置100TOPS左右算力,方案则采用了5颗毫米波雷达、12颗摄像头。

  而由于此前比亚迪高端车型已经普遍使用了高级智驾系统,因此此次发布会的受益者,主要是天神之眼B、C覆盖车型的供应商。

  根据方正证券的测算,比亚迪2025年预计汽车销量将达到500万台,其中天神之眼B方案、C方案预计搭载量分别有望达到70万套和251万套。该机构还指出,按照去年前三季度情况,比亚迪体系激光雷达配置率不到1%、智能驾驶域控制不到3%。

  如果仅按这一数据粗略测算,光天神之眼B、C方案就将有望令比亚迪系列车型激光雷达配置率提升到14%,智能驾驶域控制则有望完成七成以上的覆盖率。

  进一步讲,如果比亚迪天神之眼成功策动OEM“友商”效法,普及智驾基础配置,激光雷达、智能驾驶域控制等低渗透智驾硬件有望迎来指数级别的需求增量。

  谁最受益

  “天神之眼”的受益方会是谁,记者综合业内人士观点发现,包括SoC芯片智驾域控制器、激光雷达等车载传感器企业,目前存在较高的确定性。

  芯片方面,天神之眼A、B系列明确分别搭载英伟达Orin-X芯片系统,其中A系列用量达到两颗SoC、B系列为一颗。

  C系列为比亚迪的“跑量”系列,也是本次发布会智驾下沉影响最为深远的系列。目前C系列SoC将使用英伟达Orin-n和地平线芯片,其中地平线芯片型号或根据不同车型配备不同性能SoC。

  而围绕SoC的智驾域控制器,部分行业人士猜测或由德赛西威和比亚迪子公司比亚迪电子提供。但近期有消息称比亚迪于2024年12月“突击”投资了大疆旗下卓驭科技,而后者为大疆智能驾驶业务板块独立组建的法人,因此未来大疆也有望分得“天神之眼”域控制器的一杯羹。

  激光雷达方面,虽然仅天神之眼A、B系列会配置激光雷达,但相比原先仅少数车型配置,此次激光雷达应用有望下沉至比亚迪15万级别车型也让人赚足眼球。

  激光雷达市场无疑将由禾赛、速腾聚创两家双巨头分食。记者还注意到,在“天神之眼”发布会结束之后,禾赛、速腾聚创分别发布海报或博文,证实其作为比亚迪供应商身份参与“天神之眼”。

  也有分析认为,由于速腾聚创激光雷达的单价更低,因此前者相比禾赛更可能在比亚迪跑量车型中占到较高的份额。

  摄像头方面,接连大涨的联创电子无疑是其中最为受益的一方。虽然公开资料显示比亚迪子公司和四维图新等公司为比亚迪汽车供应前视摄像头,但据记者从行业人士处了解,两家公司均为方案整合商,即Tier1,其产品仍然来自包括联创电子在内的光学设备供应商。

  “OEM供应商都会有A/B角备选,所以大家都会有一些增量。但重要的是谁占大头。”某比亚迪供应商人士向记者解释

  近期也有分析认为,“天神之眼”初期产能提升困难,因此短期广泛合作供应商是大概率事件。但同时,比亚迪致力于将高价值部件自研,因此未来非参控股体系企业获得大量供应链份额的可能性很低。

  当然,认为智驾产业链井喷会让比亚迪“赢家通吃”的观点也站不住脚。前述行业人士告诉记者,一般而言OEM即便自己体系供应一部分,仍然会保持与外部供应商的合作,维持供应链的调整能力和对前沿技术的嗅觉。

  “总体而言,我觉得这是把蛋糕做大的一次尝试”,前述人士告诉记者。

有话要说...